1998年美国德赖登(Dryden)出版社新出了一本名为《经济学原理》的教科书。这本书的作者是哈佛大学的一位青年经济学教授格雷戈里·曼昆(N.GregoryMankiw)。这本书创造了两项吉尼斯世界记录:一是这本书还没有完稿时,出版商就出价250万美元买下版权,从而创下经济学著作卖价的吉尼斯世界记录;二是这本书一出版便很快风行美国,其畅销速度和畅销数量又创下吉尼斯世界记录。
这本书之所以迅速火暴,其主要原因是这本书从内容、体系结构到表述、体例都体现了“经济学学生的入门教科书”的定位。作者说,他在写这本书时,极力把自己放在一个经济学初学者的位置上,他强调的重点是学生学习经济学时感兴趣的那些材料。他认为,职业经济学家写教科书时,往往有一种接受经济学家们的观点并强调那些使他和其他经济学家着迷的论题的诱惑,而他在本书中要尽量避免这种诱惑。曼昆的这本书确实实现了这种定位。首先,这本书写得通俗易懂。格雷戈里·曼昆虽然年轻,但在经济学界早已著名。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是他的论文和著作的一贯风格和特色。他的这本《经济学原理》更是体现了他的写作风格和特色。这本书既没有学究式的概念定义,也没有烦琐的论证。其次,这本书的内容简明扼要。这本书的正文只有775页,与同类教科书相比,它的篇幅要少好几百页。作者说,他是从一个学生喜欢读什么样的教科书的角度来写这本书的,所以他的第一位和首要的目标是要把这本书写得简明扼要,用尽可能少的词句来表述经济学原理。作者在他的《经济学原理》前言中不无调侃地说:“所有的经济学教科书都说资源是稀缺的,但是在这些教科书的作者中很少有人记得学生的时间是这些稀缺的资源之一”。再次,这本书的内容侧重于应用和政策,而不是像同类教科书那样侧重于正式的经济理论。作者试图使读者通过这本书的学习,在将来读书看报、经商或从政时都能够应用经济学知识。但是这不意味着这本书没有提供系统的经济学基本理论,事实上这本书包含了经济学初级教程所有的中心论题和基本原理。
这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在每阐述一个经济学原理以后就尽可能地回到与这种原理有关的应用和政策上来。例如,这本书在第4章到第6章阐述了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以后,紧接着在第7章至第9章把这些原理应用于市场经济社会所面临的三个重要问题:为什么自由市场制度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的途径?税收是如何妨碍市场机制运行的?谁是国际贸易的赢家和输家?“案例研究”原本是工商管理课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现在曼昆把它运用于经济学原理教科书,来说明如何应用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一书的绝大多数章节都有相关的案例研究。除此之外,这本书的大多数章节还设有“新闻信箱”,引用报纸上的新闻来说明如何运用经济学思想来阐述当前的社会问题。最后,这本书的体系结构也不同于流行的经济学初级教程。它不是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或“经济学研究什么”开始,而是在开篇第一章集中概述了经济学的十个基本原理。这本书也没有严格遵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传统二分法,而是尽量模糊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界限。第一章的“经济学的十个原理”既有微观经济学原理,也有宏观经济学原理。“国际贸易”这个宏观经济学内容现在被曼昆放在了““供给和需求”篇目下。格雷戈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虽然是一本入门的经济学教科书,但是这本书也包含了一些经济学中级教程的内容和西方经济学的新发展、新观点。
格雷戈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的迅速流行至少向我们提示了两个信息:其一,流行了半个世纪的保罗·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将被格雷戈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取代。其二,新凯恩斯主义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中渐占上风。